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,是對新時期“三農”工作的重大部署。作為中部農業大省,加快推進具有湖南特色的“鄉村振興戰略”,努力營造新生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,對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農村、實現“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”總愿景意義深遠。
近年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,具體表現為:農業產業大而不優,競爭效益整體偏低;農村勞力大量外流,產業空心問題嚴重;資源環境約束加劇,農業增長貢獻趨弱;支農政策效益擠出,農民增收壓力加大;城鄉資源配置不均,農村公共服務缺失;農村社會聚合退化,鄉村文明亟待建設。應堅持“農業農村優先,解決不平衡矛盾,創新體制機制路徑,滿足美好生活目標”四項“基本原則”,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,以產業發展為支撐,以農民增收為核心,以鄉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,著力強化政策、產業、人才、環境、文化、服務“六要素”資源整合利用,積極探索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農村的湖南模式。
為此,建議:
一、全面規劃統籌協調,夯實鄉村優先政策
一是構建統籌協調機制。加強組織領導,成立以省級主要領導為組長的“鄉村振興戰略”領導小組,謀劃總體布局,制定中長期鄉村發展總體規劃,由省農委統籌協調全省鄉村振興工作開展。二是完善“鄉村優先發展”政策體系。著力實施精準扶貧,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;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,形成財政支農資金穩增機制;政府引導設立鄉村振興戰略基金,加強農村資本、人力及其它資源的優化配置;發揮保險杠桿合力,推廣農業巨災保險和特色農業保險,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機制;制定優惠政策,強化科技、人才、土地、資金“四大保障”。
二、打造特色精細農業,推動農業結構改革
一是優化調整農業結構。以“綠色生態”為核心,堅持“宜糧則糧、宜養則養、宜林則林、宜旅則旅”的原則;著力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基地,重點培育優質稻米、良種生豬、品牌茶葉、優質油料、名特水產、道地藥材等特色產業基地,并著力延伸地標品牌產業鏈。二是實施品牌強農戰略。設立農業品牌建設專項資金,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“中國名牌”、“馳名商標”、“著名商標”。三是著力發展“四新”經濟。積極引進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,重點扶持精深加工項目;推進“互聯網+農業”發展,創建村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淘寶村,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;加強對休閑農業、田園綜合體規劃引導。
三、培育經營服務主體,實施人才強農戰略
一是發展壯大供給主體。發掘農業專業合作社優勢,探索集體經濟發展,提升龍頭大戶帶動作用,整合優勢資源,打造現代農業聯合體。二是推進農業服務專業化。引導農業服務主體采取多種聯合方式開展專業化、規模化服務,力推形成產業發展鏈條,實現各類主體效益最大化。三是實施人才強農戰略。優選農戶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,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,逐步建立穩定的職業農民隊伍;按照懂農業、愛農村、愛農民的要求,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農業工作隊伍,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障。
四、優化農村生態環境,加快美麗鄉村建設
一是推進“雙綠”行動。加強農業綠色生產,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循環農業示范場;強化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,開展耕地污染防治綜合技術集成示范和治理式休耕試點;推進國土綠化提質,推進我省一州三縣國家生態保護示范區建設。二是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。抓好貧困地區改廚、改電、改水、改路等民生工程建設,重點加快推進“廁所革命”,補齊村民生活品質短板;實現農村生活污水、垃圾統一處理,改善農村人居環境;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,推進規模化沼氣工程建設。三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。規范村民建房標準,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;建設特色田園綜合體、村落風景區,特色小鎮;積極推動美麗鄉村、“兩型”村莊、綠色鄉村、特色旅游名村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示范創建活動,按“業興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”四好標準打造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區。
五、加強農村基層自治,培育鄉村文明新風
一是創新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合一”鄉村治理機制。完善村民自治機制,構建鄉村重大事務協商民主平臺;加強農村基層法治建設,開展農村普法宣傳教育,優化法律服務;加強農村基層德治建設,加強民規、村約建設,開展道德模范、勞動模范、文明村鎮等群眾評議活動,培育文明鄉風、優良家風、新鄉賢文化。二是加強鄉村文化服務。加快鄉村免費公共文化設施建設,加強基層信息化、數字化服務建設;推廣文化志愿服務,建設鄉村特色文化品牌;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辦學條件。
六、健全城鄉融合機制,優化鄉村公共服務
一是統籌規劃城鄉建設和產業布局。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,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共建共享,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。二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。推進建立城鄉一體的“一元化”戶籍管理制度,完善與戶籍制度相銜接的教育、衛生、就業、社會保障、優撫安置、社會救助等配套政策,促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。三是推進城鄉一體的土地制度改革。完善“三權”分置制度,加快土地確權登記發證,推進城鄉一體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、擔保、轉讓有效途徑。四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,推廣城市社區先進管理服務模式,形成城鄉深度融合、工農互惠和諧關系。
民建湖南省委網站版權與免責聲明:
1. 凡本網注明"來源:民建湖南省委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民建湖南省委和民建湖南省委網站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如有需要鏈接
轉載或其它方式調用者,請注明摘自"民建湖南省委網站"或相關字樣。
2. 凡本網未注明"來源:民建湖南省委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僅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進交流之目的,不代表同意其
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不代表本站觀點,僅供參考,我們不作任何承諾保證,不承擔任何的責任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
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"來源:民建湖南省委"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3.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 聯系方式:宣傳聯絡處 電話 0731-85529740
地址: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路120號 電話:0731-85551266 傳真:0731-85539821 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Copyright @ 2006-2013 www.gsgbx.tw 版權所有:中國民主建國會湖南省委員會